收据不公证有法律效力吗?办理公证的现实意义
- 作者:上门公证咨询
- 类别:公证指南
- 更新时间:2021-11-06 09:26:29
- 浏览量:857人阅读
公证制度起源于欧洲,上世纪初期被引入我国,直到1978年,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需求,公证制度才得到规范化发展,1982年4月我国首部公证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正式颁布施行。经过四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公证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制度,今天就对收据不公证有法律效力吗这一问题做出解答。
什么是公证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预防纠纷、维护法制、巩固法律秩序的一种司法手段。公证机构的证明活动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活动不同。前者是在发生民事争议之前,对法律行为和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事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给予认可,借以防止纠纷,减少诉讼。它不能为当事人解决争议;而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则是在发生民事权益纠纷并由当事人起诉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作出裁决。
收据不公证有法律
收据不公证有法律效力吗
收据只要客观真实,肯定有法律效力。有多年办理北京疑难公证的专业人士,还是提醒大家,相对正规的发票等法定形式的书证,它的证明效力是较低的。即如果有经过公证的收据或者法定形式的其他凭证对收据的证明作用有相互矛盾的,收据可能不会被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办理公证的现实意义
1、保护功能。通过公证活动,可以帮助和指导公民、法人依法设立、变更法律行为,剔除纠纷隐患和不真实、不合法的因素,促进法律行为的履行。
2、预防功能。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经公证机构公证,有助于消除纠纷隐患,促进当事人依法履行,达到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目的。
收据不公证有法律
3、保障功能。公证活动能够保证国家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实施,制止不法行为,帮助公民、法人解决经济、民事活动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
4、沟通、媒介功能。在经济、民事交往中,公证机构处于第三人的立场,与当事人之间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公证书又具有真实、合法的特点,而且不受人员、语言地域、行政隶属关系等左右,是国际国内通行可靠的法律文书。
收据不公证有法律吗?以上短文明确地做出了回答,随着法制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社会中各项经济活动更加规范,也对人们的法制化观念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和公证相关的事务,就请发表在留言区,我们将请有多年办理北京疑难公证的专业人士为大家详细解答。